近日,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经济产业省(METI)及环境省(MOE)通过国家技术评估研究所(NITE)官网,联合发布了2024财年日本GHS推荐性分类清单。该清单为企业管理化学品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本次更新依据《化学物质审查及制造管理法》(CSCL)与《劳动安全卫生法》(ISHA),共修订186种物质的分类信息。其中,43种物质为新增分类,143种为现有物质分类修订。清单详细列出了物质名称、CAS号,以及物理化学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三大类别的评估结果。日本实行年度更新机制,旨在通过提供统一的化学品标签及安全数据表(SDS)编制指导,提升化学品在流通、使用环节对人类健康与环境保护的水平。
企业自主应用,责任自担
- 非强制性参考: 日本政府明确强调,该清单的分类结果仅供企业自愿参考。企业在制作GHS标签或安全数据表时,可自由引用或复制清单内容,但并非法律强制要求。
- 企业自主决策权: 基于自身掌握的其他科学数据或测试结果,企业有权在其标签或SDS中采用与推荐清单不同的分类结果。
- 最终责任归属: 无论是否采纳推荐清单,企业均需自行承担其标签和SDS信息的准确性与合规性责任。
GHS标准分类与日本推荐性分类
- GHS标准分类: 这是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的核心框架,在日本具有法律强制力。它规定了化学品危害性的识别、分类标准,以及标签和SDS的统一格式与内容,是必须遵守的国际通行规则。
- 日本推荐性分类: 该清单是日本政府为响应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特定需求而制定的本土化实施指南。它在遵循GHS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常提供更详尽、更具针对性的分类建议和信息,以灵活适应日本市场的实际状况(如针对仅在日本生产或使用的化学品可能存在特殊规定)。其本质是非约束性建议,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业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日本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GHS标准分类与推荐性分类双轨并行,既确保了与国际规范的接轨,又兼顾了国内产业与监管的独特需求。在赋予法规灵活性与实用性的同时,明确了企业在信息应用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企业需充分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确保合规。
具体分类结果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