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为切实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中国聚氨酯泡沫行业淘汰管理计划,国家生态环境部起草了《关于禁止生产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聚氨酯产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政策背景
聚氨酯泡沫行业作为我国含氢氯氟烃(HCFCs)主要消费领域,长期使用ODP值(臭氧消耗潜能值)高达0.11的HCFC-141b生产保温材料,其臭氧破坏能力居所有HCFCs之首。根据国家淘汰计划,2026年将全面禁止该物质在行业中的应用。
核心内容:分阶段实施生产禁令
- 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禁止生产以HCFC-141b 为发泡剂的组合聚醚和聚氨酯产品(喷涂聚氨酯泡沫产品除外)。生产冰箱冷柜产品、冷藏集装箱产品、电热水器产品,按《关于禁止生产以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冰箱冷柜产品、冷藏集装箱产品、电热水器产品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 年第49 号)的规定执行;生产保温管产品、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按《关于禁止生产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保温管产品、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 2023 年第28 号)的规定执行。
- 2026 年 7 月 1 日起,禁止生产以HCFC-141b 为发泡剂的喷涂聚氨酯泡沫产品(指经现场喷涂施工的具有绝热和防水功能的聚氨酯泡沫材料)。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督促企业认真执行上述规定,违规企业将依法受罚。
编制过程:科学论证与行业协同
2024年7月,生态环境部委托行业协会开展可行性研究,评估替代技术成熟度及社会经济影响。2025年初完成报告后,于4月联合对外合作中心、塑料加工协会等单位组织多轮企业座谈会,吸纳行业意见,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
可行性分析:替代技术成熟,经济选择多样
技术层面:碳氢类(如环戊烷)、水、氢氟碳化物(HFCs)、含氟烯烃(HFOs)等替代发泡剂已在行业广泛应用,技术完全可行。
经济层面:碳氢类和水发泡剂成本较低,HFCs/HFOs成本较高,企业可依据产品需求及成本承受力自主选择。
意见征集
即日起至2025年7月18日,社会各界可通过书面或邮箱(ods@mee.gov.cn)向生态环境部(联系人:马沛翎,电话010-65645594,传真010-65645555)反馈建议。征求意见单位涵盖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及各省生态环境部门等。
此举标志着我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关键一步,将推动聚氨酯行业向低碳技术转型,加速产业绿色升级,为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507/t20250702_1122562.html